5 min read

關於人生,我學到的幾件事情

今年一直處於很混亂的狀態,也說不上亂在哪裡,直到這週發生了很多事情,才稍微看清楚這團迷霧遮住的到底是什麼?

什麼才是你真正想要的?

故事從這一年的工作變化開始,常感受到工作不是在舒適圈內兩三下輕鬆解決,就是超出範圍的不可能的任務,看不到希望,變成習得性無助的狀態

近日公司年度約談時和主管提到這個情況,過程中像是個無理取鬧的孩子,覺得公司應該要這樣那樣的,所以約談結束後,心情十分低落,但也很慶幸有這樣的一個過程,才讓我看到了自己的問題

不需要背負,不屬於自己的責任

這句話在《被討厭的勇氣》中稱作課題分離,焦慮的我一直認為

沒有能夠幫助公司改善狀況=自己能力不足

難怪會這般的無助,因為這並不是我一個人能夠解決的問題,也不是我的課題,想通了這點後,依舊擔心是否成了一個擺爛的人?

這也許是成長的必經之路,得學會更有彈性,努力但不執著,盡力並接受結果可能不如預期,有時朝著自己覺得正確的道路走,反而得不到幸福,因為我們並不真的知道什麼是真正的正確,所以得先學著犯錯


第二件學會的事情是

行動與目標一致

看了朋友推薦的《做自己的工作設計師》,才終於搞清楚這簡單不過的道理,也想起之前聽過的得道高僧小故事

一天小和尚問師傅
小和尚:師傅,您得道前、後有什麼分別啊?
老師傅:得道前,吃飯、砍柴、睡覺。
小和尚:那得道之後呢?
老師傅:得道後,吃飯、砍柴、睡覺。
小和尚:那不是沒分別嗎?
老師傅:得道前,吃飯時想著砍柴,砍柴時想著睡覺,睡覺時想著吃飯;得到後,吃飯想吃飯,砍柴想砍柴,睡覺想睡覺。

這些年努力和付出沒少過,出社會除了工作外,花了很多時間做 Side Project、寫部落格,也嘗試經營 Youtube、Podcast 頻道...

為什麼我一直不斷地追求,卻始終不滿足?這些事情的背後,不外乎想得到錢、影響力、表達,而我總是將這些結果混在一起,就像得道前的和尚

  • 在工作賺的時候,想要更多的表達自我
  • 在經營自媒體擴大影響力的時候,想著怎麼才能賺到
  • 在寫文章、錄影片表達自我時,想著怎麼更有影響力

這樣坐這山,望那山,一事無成久了,做什麼都覺得沒自信,也覺得整天繞圈圈很沒意思,卻沒發現只要知道自己當下追求的是什麼,往能達成的方向,就能得到想要的結果,只是無奈常常看不清楚自己在幹嘛

找到根本的問題後,寫下來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再犯相同的錯


第三件學會的事情是

然後呢???

這是從《被討厭的勇氣二部曲完結篇》得到的啟發,書中提到心理師在諮商時,會在桌上放一個三角柱,其中的兩個面上分別寫著:

  • 可惡的他
  • 可憐的我

整個談話過程只有一個要求,想談論的主題是哪個,就把那個面上的文字對著自己

我們平常生活有許多不滿,抱怨著身邊的一切是多麽的可惡!在這裡可以暢所欲言,只要把可惡的他轉向自己,盡情埋怨這個可惡的世界、可惡的社會、可惡的工作...

接著訴說自己的委屈,把三角柱轉向可憐的我,把從別人那受的傷害,心裡有多麽不舒服,全都宣洩出來,如果還不夠,再轉回剛剛可惡的他那一個面,一直到自己覺得夠了為止

但最後諮商師會將三角柱轉向最後一個面:然後呢?

各種發洩過後,還是得回到現在好好面對,不管別人有多可惡、自己有多可憐,接下來的日子呢?自己要怎麼過不是他人決定的,只能自己決定,那我到底想要怎麼面對接下來的生活?


以上就是這陣子學到的幾件事,也不曉得這會不會是人生一個轉捩點,我不常把自己思考的事情表達出來,一方面覺得身邊的人不一定能夠理解,也不一定會在乎,更讓我挫折的是有時候簡單的一句:「別想太多。」就讓我的世界瓦解

也許有些人一輩子也不需要思考這些,有的人可能很早學會,有的人很晚才遇到,不論處在哪一個階段,如果你讀完了這篇文章,希望這段經歷能對你有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