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min read

Meta Quest3 開箱心得

去年買 Quest Pro 結果進不了台灣,事隔一年人在國外反而買到了 Quest 3,之前已經有前幾代 VR 頭盔的使用經驗 (Oculue Go, Meta Quest)

互動體驗

我對於 XR 產品的體驗,比較著重在它帶來多少程度上"新"操作互動體驗 (滿分100)

  • Oculus GO:30分
  • Oculus Quest:50分
  • Meta Quest3:60分

Oculus GO 提供了 3DOF 的虛擬空間,可以想像成你只能坐在這個靜態空間跟所有的東西互動

Oculus Quest 進化到 6DOF,表示你可以在這個空間之中移動,跟環境裡面的虛擬物件互動

Quest Pro/Quest3 提供了 Passthrough 的 MR 體驗,我們可以在現實中和虛擬物件互動

Quest3使用者體驗

通常大家最在乎的評比項目會是畫質、FOV、電量等硬體規格,我比較在乎使用者實際的使用體驗,先記錄下整個操作流程

  1. 下載 Meta Quest手機應用程式
  2. 創建帳號
  3. 佩戴及調整頭盔
  4. 配對綁定頭盔
  5. 將頭盔連線到網路
  6. 更新頭盔
  7. 使用教學
  8. 開始體驗

對於一個科技產品來說,這整個流程相當漫長,對比於購買新手機、電視、NSwitch、攝影機,幾乎都是開機就可以使用的裝置,其中目前最大的使用門檻會是

  • 近視眼鏡
  • 配戴舒適度
  • VR暈眩

這些都不是硬體規格上可以出來的指標,卻是影響使用者有沒有辦法使用這個產品的關鍵,改善的方式目前有購買頭戴、面罩配件,可以大幅改善前兩項問題

降低存在感的重要性

目前我們能放在身上的任何東西,存在感越低越重要,像是眼鏡、手錶、帽子、飾品等,表示它不會一直刺激身體的感官去做回應,目前我配戴 Quest3 頭盔的時候,仍然無法忽略它對我帶來的幾個感受

  1. 臉部皮膚的悶熱
  2. 眼睛周圍的強烈壓迫感
  3. 耳朵附近的束縛感

第一點的悶熱,很像痠痛藥布貼久了皮膚會有的過敏反應,會讓你覺得悶熱和癢,第二點的壓迫感很像游泳的蛙鏡,得壓緊才不會進水,但眼睛周圍會覺得很不舒服,第三點的束縛感有點像長時間配戴口罩,耳朵上的鬆緊帶一直勒著皮膚,久了會紅腫

MR Passthrough 的體驗

Quest3 的亮點,目前的感受像是近視100度+散光50度,處於一個可接受範圍的最下限,基本上不太可能用來跟現實生活中需要高解析度的實體長時間互動,像是

  • 手機、電腦螢幕
  • 閱讀書本紙張

其他日常生活大物件的互動沒問題,像是拿水杯、折衣服、收拾桌面

Passthrough 最大的用處在於讓你不用取下頭盔,和真實世界進行互動,這是配戴 VR顯示器很重要的一個環節,目前每次取下再戴上,光是調整位置和舒適度,就會花很多的時間

產品定位

從 Quest3 的價格 15000~20000台幣,可以看出相當於電視遊樂器的定價 (PS5, NSwitch),目前商店主要都是遊戲相關 APP,要拿來當作生產力工具還差很遠,也許這就是 Apple 的 Vision Pro 能賣到 10萬台幣的差距,所以作為一個開發者,想拿來當作自己寫程式的虛擬工作室還有超級多問題需要克服


之後會嘗試看看在臉書和 YT 頻道分享一些我對 XR 體驗的紀錄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