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涯中期該怎麼成長?RISE 講座心得
八年軟體工程師的職涯,跟著同一間新創公司一起成長到現在,心中不免有些疑惑
我的下一個里程碑在哪?
好像該做的也很努力做,上班認真完成任務、下班繼續鑽研技術、寫 Side Project、寫 Blog...
直到上週看到 Alpha Camp 的 RISE 計畫說明會,主打 Tech Lead 培育,決定報名瞭解看看
先有工作還是先有經驗
最有印象的是計畫的起源介紹,基於對人才和公司的研究調查,發現了一個亙古不變的現象
公司希望有人才來帶動成長(賺錢),但沒有資源可以培育人才
人才沒有舞台、機會累積實戰經驗,成長為公司需要的人才
簡單來說就是這張梗圖
於是 RISE 想扮演這中間的角色,解開這個死結,透過邀請業界有經驗和熱誠的講師,有意願自我提升的人才,串連起整個生態
技術職涯的選擇
了解前提後,剩下的就是個人的課題,要繼續鑽研技術?轉換到管理階層?還是兩者都要爬上 Tech Lead?我始終無法下定決心,甚至覺得這不是操之在我,一路上遇到很多的困難,像是
- 鑽研技術永無止盡
- 沒經驗無法轉管理
- Tech Lead 更需要技術、管理、機運兼備
坦白說聽完了講座,還是解不開自己心中的疑惑,知道在這裡能夠得到資源、認識人脈、累積技術、成長茁壯,但我依舊沒有找到那個心中的方向
從講者的經驗得知,其實大家都是一路上跌跌撞撞走過來的,每一個選擇牽動著下一個選擇,好幾個選擇才串成了最後的結果,回頭看似理所當然,但在那個當下卻無比煎熬
人生的問題比技術更難
到了最後的 Q&A 階段,發現大家的迷惘都很相似,有參與者提出了一個問題:
請問如果已經有妻小,要怎麼平衡生活邁向海外工作成為 Tech Lead?
這個問題不只牽涉到能力,也牽涉到台灣的環境,能有多少 Tech Lead 的職位?即便 RISE 能夠提供專業的培訓,但我們往往卡在更前面的現實問題,價值觀的取捨和人生方向的選擇
這個問題除了自己,大概沒有人能夠回答,也許能夠參考他人的經驗,但我最近的體悟是:
拿著別人的地圖找自己要去的地方,怎麼到的了目的地?
每個人的出發點和際遇都不同,想追求的目標也不同,有時為了認同感和歸屬感,往往把自己心中的聲音壓到消失不見,等發覺不對勁時,已經錯過了好多時間
盡量找和自己情況相似的人當作借鏡,也許能稍稍減少這種美麗的誤會
我還是想...
還在猶豫要不要報名這個計畫,待在小公司的我一直很嚮往有互相討論、教學相長的環境,也是我為什麼一直試著透過網路在社群分享資訊,期待得到一些反饋,但這終究比不上一個更收斂、更有規劃的組織系統,像 RISE
現在回想,過去經營塞趴卷社群,就是想成立一個類似的 Side Project 冒險公會,聚集一群願意冒險的人,探索新知、分享經驗、一起成長,只是這個想法還不夠收斂,沒能聚焦在一個讓大家都有所收穫的領域上
回想起來,比起走別人鋪好的路,更嚮往自己造橋鋪路,像玩 Minecraft 一樣建造自己的世界 (只是一個人的力量真的很小)
Take Away
剛好看到馬雲的演講提到幾個建議,給不管是想賺錢卻沒資源培育人才的公司、想有舞台卻沒機會發展的人才、還是像我一樣喜歡探索、親手創造,還在掙扎的冒險者
- Nothing is Easy.
- Nothing is Free.
- If you want to be successful, you have to pay the price.
Member discus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