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min read

2023 軟體求職分析

2022 年各大巨頭 Meta, Amazon, Google, Microsoft 開始大量裁員,從去年的震憾到今年的麻木,思考這宏觀的環境變化和一個身在台灣公司小小螺絲釘的我,會有什麼樣的牽連?

剛好看到這個分析 2023 年求職的 Youtube 影片,切入的角度很有意思,整理一下分享給需要的人

大環境的變化

光是幾大巨頭,就釋出了數萬名優秀工程師,直接影響職缺數和應徵者的分佈情形(如下圖),在這樣的情況下,某些招聘的要素可能會消失

From Theo t3.gg

過去的招募標準

打開社群網站、論壇,只要提及軟體工程師求職和面試,多半走以下路線

LeetCode 刷題、準備面試考題、完美的呈現履歷,像求學念書考試一樣,努力答對不懂跟不會的東西

然而過去職缺數高於求職人數,所以公司願意嘗試

不是最適合的人,在時間內培育他上戰場

所以得考這些繁瑣辛苦的題目,來展現求職者的毅力,這些你都能忍了,還有什麼你適應不了的事情?

招聘方式的調整

From Theo t3.gg

講者認為現況下,最適合公司的人才招募優先順序為

  1. 內部轉職
  2. 內部推薦
  3. 外部招募

在大環境改變下,透過外部招聘的職缺數會大大減少,也導致上述刷題流派的準備會變得更艱鉅、競爭更激烈

內部招聘條件

如果要透過內部招聘,想見的是用不同標準來篩選適合的人才,應該會更看重結果,也就是

過去經驗的成果

Open Soure 貢獻

如果直接有 Open Source 上某些符合公司內部需要使用工具的貢獻,直接符合公司的需求,因為你真的懂、真的會

社群連結

另一個條件是和社群有聯繫,招募方能更深入的了解你,也許之前已經打過照面,自然更清楚你的能力到什麼樣的程度

實質影響力

最後一個就是實際的影響力,像是在網路上分享的部落格文章、影片或作品,都會讓徵才的公司更容易篩選出你適不適合

From Theo t3.gg

以上是講者所分享的 2023 求職環境分析


實際情況

回到最前面說的小小台灣螺絲釘,我目前在同一間公司工作了近八年,不曉得影片中的分析和台灣實際求職環境的差異

很多時候自己活在的那個世界,才是真實的世界,就算外面再怎麼好或不好,都影響不到自己,畢竟那不是你生活的地方

回顧過去到現在的職涯,不自覺將時間投注在社群和影響力上,傾向透過做 Side Project、寫部落格、經營社群,累積自己的能力和品牌,並沒有花太多時間在刷題、搞清楚面試常見考題或補充軟工知識

兩個方式都有各自的辛苦和困難,刷題得熬過耐煩,但好處是明確且可以衡量成果,累積經營作品需要持續輸出,相較之下更難量化自己的能力,光是寫作就不像題目會有收斂的答案,能清楚知道對別人是否有幫助,面對這樣的不確定性,是一種不小的折磨,坦白說也很焦慮

這樣的選擇,會不會對未來的求職不利?

之前曾經幸運達成一個里程碑:有社群網友,因為我累積的作品而給Offer,雖然最後考量其他因素沒有機會加入,但給了我很大的鼓勵,持續朝著這個方向努力!

補充說明

感謝 Facebook Backend 版主 Triton 提供的見解

  • 比起大裁員,比較像修正2021年熱錢太多盲目招人的冗員
  • Refferal 和公開招募近年沒有太大變化,依舊是高階工作 Referral,低階工作公開招募
  • 景氣循環會導致轉職工程師的難度變高,上完課就有工作的情況也許更少見
  • AI 寫程式取代工作?寫完還是得有人檢查,因為出事就 GG,code review 的高階工作得依賴人

如果想要交流可以加我的 LinkedIn,希望可以得到多一些不同的觀點

https://www.linkedin.com/in/jeffrey-chen-profile